陳日君樞機主日講道:宗徒的使命
來源:朝夕相隨 作者:天主教周村教區 發表于:2012-07-15 10:32:01 瀏覽:16次
作者:陳日君樞機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亞7:12-15 詠 85:9-10,12,13-14 弗 1:3-14 谷 6:7-13
耶穌召叫宗徒的目的是為派遣他們去做他開始了的工作。他和別的“師傅”們不同,他們在某地方設立“學府”,收納徒弟。耶穌卻居無定所,到處去尋找迷失了的羊。宗徒也被派遣去傳道、醫病、驅魔。這是一個極具動態的使命。 他們在路上只可帶手杖,此外什么也不要帶。手杖是為行路用的,宗徒就是“行路人”。 手杖使我們想起以色列人在出離埃及的晚上,吃羔羊時,就是要“束著腰,腳上穿著鞋,手里拿著棍杖,急速快吃”,時刻準備出發。為宗徒們到處都是家,但隨時又要準備出發。 棍杖也使我們想起羊群跟著牧者時,不怕兇險,因為“你的牧杖和短棒是我的安慰舒暢。”(圣詠)宗徒們代表耶穌牧放他的羊群。牧杖用以走路或指揮羊群,短棒用以自衛及保護羊群。 耶穌說:“此外什么也不要帶。”保祿宗徒也曾說過:“凡比武競賽的,在一切事上都有節制。”穿得笨重的,當然跑不快,注定會輸的?纯次覀儼峒視r的行李,傳教時的裝備,我們不是該很慚愧嗎?我們需要有這么多的東西才覺得安全,有最先進的工具才有信心開始工作。我們依賴的已不是主的說話了。 讀經二,亞毛斯先知受上主召叫,要他在貝特耳做他的代言人,責斥人民和君王的罪惡,預言北國的滅亡。 宮廷的司祭叫他離去,不要再在貝特耳講那些逆耳的預言。亞毛斯回答說,他不是職業先知,也不靠先知的薪水過日子。他身不由己,是天主要他講那些話;他沒有作任何反皇的政治動機,只是天主要他講的話他不能不講。沒有利益的束縛使亞毛斯自由瀟灑,什么都不怕。 耶穌的宗徒也會遇到有些人不接納他們,不聽他們的話。這不該阻礙他們的使命,他們可以轉向別處繼續宣講。 其實,神貧、自由、勇敢、恒心,這些先知和宗徒的特征,完全來自他們那個基本的意識:他們是天主的人,他們全屬于耶穌基督。 讀經二是厄弗所人書的開端。在這祝福、贊美辭中保祿共十一次用了“在他愛子內”或“在基督內”,更有“一切總歸于基督之首”。創造、救贖、福音、圣神……都是“藉著基督,在基督內”賜給我們的。 教宗在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后的“我要給你們牧者”勸諭中,列出幾個主要的圣召的阻礙: 一、物質財富:正如福音中的富青年沒勇氣接受耶穌的召叫,憂郁地離開了他,“因為他有許多產業”,F代的青年很容易陷入消費社會的誘惑,為享樂主義所控制、所禁錮。“一切論到犧牲的話題均遭拒絕,一切有關為實踐靈修及宗教價值的努力皆被唾棄。”但還有更徹底的因素,使了解和接納圣召變成更難,甚或不可能。 二、對天主的觀念的混淆不清,把天主看成只想屈服我們的主宰;把圣召視為沉重的負擔。忘記了耶穌給我們啟示了的天主的真容貌:他是充滿愛的父親,當我們為朋友、為子女的天父。 三、對于人,現代人也有一些扭曲的觀念:或以為人根本不能自由,一切由外來因素控制;或以為人的自由在于完全自主,不受任何準則的約制。還有相當普遍的自我中心主義,不再了解服務團體的價值。 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中,要推動圣召首先要重振“基督徒理念”:相信在基督內,藉著參與他愛的犧牲,我們才能發揮人的潛能,建設美好的人類家庭,邁向幸福的永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