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早期傳入中國簡介31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天主教周村教區 發表于:2022-02-21 08:05:09 瀏覽:3次
來源:雅頌文壇

三十一、教難
利瑪竇對在中國傳教是有經驗的,他經常這樣表示:不管怎么說,耶穌早就給我們留下教訓:世俗惱恨我們,也必憎恨我們。
1.第一次教難:1615年吏部待郎沈榷來到南京,他對天主教在中國的興起早就懷忌在心,見南京教會迅速發展的局面大為不滿。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他向皇上送上一份奏章說:中國各地散布一些西洋教士,招收許多信徒,信眾之中,不但有平民百姓,許多文人學士也受到他們的迷惑,這是國家一大禍患,要求皇帝將他們驅逐出去。當時徐光啟正在北京,他聽說沈榷上奏迫害教會,立即上書條陳,仗義執言,說理精確,陳詞慷慨,字字擲地有聲;实劭春,放一旁未做回批。沈榷不死心,串通一個有權勢的同鄉官員方以哲,又勾結大太監魏忠賢,因為魏忠賢是他的學生。方以哲致沈榷說:不妨先將他們拿獲入獄,后再說請旨定罪。沈以哲得信大喜,立即發兵將教堂圍住,逮捕了王豐肅和謝務錄,先是一頓毒打,幾乎喪命入獄。這時徐光啟在北京,李之藻在高郵,楊廷筠在杭州,他們站出來奮力保教。徐光啟寫書闡明教理,散發到全國。三人又致書南京各友好講明基督教義,請求朋友們保護教士。南京諸官對沈榷做法都很冷淡,這使得沈更變本加厲,對教士進行詆毀造謠說:王豐肅前在呂宋島以傳教為名,后出兵占了那個地方。他們稱大西離中國八萬里,實際他們就住海南島。沈榷又勾結魏忠賢和劉朝對皇帝施加影響,再次上書,這次神宗信以為真。于同年12月 28日,下了一道上諭,將北京的龐迪我和熊三拔押解出國。該二人聞信先行一步,離京南下。龍華民和畢方濟雖未點名,但藏在徐光啟家里。沈榷派去建昌提拿羅如望,羅神父躲到一位很有聲望的新教友憲萬家里。這位新教友在很短的時間內勸化了八十余人信教。
王肅豐和謝務錄,已被囚一個月,沈榷還恨他不死,得到皇旨后,就把二位神父裝入木籠。二人在木籠內,起立坐臥,皆痛苦異常。在押解去澳門的路上,兵役見二人將死,將二人放出木籠。到了廣州,正與從北京逃出的龐迪我和熊三拔相遇,他們一起被官兵送往廣州。第二年,龐迪我和熊三拔相繼去世。
這次教難中,南京教堂及房屋被拆毀,圣像書籍都用火燒掉。被捕的二十三名教友中,33歲的教友夏王死在獄中,其他22人被發落。鐘鳴仁、鐘鳴禮兩位兄弟修士和教友張來都遭受了毒打,他們都表現了堅強的信德。教難時期,楊廷筠致書各處,請神父們到他家避難,共有六七位神父來他家,一直住了數年,生活費用均由他一人承擔。在避難的日子里,楊廷筠教他們學習中國經典。此外,神父還經常到鄉村去傳教和看望教友。王豐肅在澳門休養時,也在研究中國的古老文化,以待有機會再來中國傳教。他后來成了耶穌會的作家。
2.第二次教難:天啟年間,方從哲任宰相,因與沈榷是同鄉,就提他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沈榷與魏忠賢狼狽為奸,成為權奸當國,致使明朝國事益衰,軍心不振。徐光啟、李之藻建議引進西洋軍械,購買西洋大炮,都被沈榷拒絕了。就在這個年代里,山東白蓮教造反,沈榷借機誣天主教與白蓮教同類,只是名字不同而已。1621年,在南京又掀起第二次教難,逮捕了許多教友,其中八人受了極殘酷的刑罰。教友安德肋在獄中因受刑太重,為主殉道。
徐光啟此時在上海,聽說南京又掀風波,又致書諸大夫,詳細說明天主教和白蓮教有根本的區別。在杭州,楊廷筠避難的神父們議論,此次情況比上次更嚴重。一旦皇帝真批準了,怕主人受到連累,大家合議要分散到各村教友家避難。當神父向楊廷筠告別時,他堅決不同意。他說:愿與你們共患難,生死不離。神父不得已,就留下四人,三人到李之藻家去,龍華民神父到上海佘山去傳教,其他人分別到農村去了。
這次沈榷的上奏,并沒有得到皇上的批準,原因是北京朝內受到最有權勢和聲望的相國葉向高的干涉。葉相國對天主教的教理和傳教士的為人深為知曉,對如此小人之輩深惡痛絕。他揭露沈榷在朝內的種種不善,導致沈榷遭到百官的鄙視和孤立,最后被迫辭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