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彌撒講道(乙年常年期第六主日)
來源:梵蒂岡電臺 作者:天主教周村教區 發表于:2012-02-09 08:28:25 瀏覽:16次
各位兄弟姐妹,在上一個主日的福音中,我們聽到主耶穌如何治愈伯多祿的岳母和許多患病的人,然后他獨自祈禱。盡管有許多人找他治病驅魔,主耶穌仍然決定離 開葛法翁到其它的地方傳福音。主耶穌的治愈行為是為召叫人們作他的門徒。凡被主碰觸過的人都會愿意投身服務。被召叫作門徒的人也同時被召叫善度祈禱生活。 如果我們沒有祈禱的熱忱,我們不可能成為好的福傳者。
今天的讀經一取自《肋未紀》。在西乃山上,天主一再訓誡以色列子民,讓他們意識到他 們是一個特殊的民族。他們應當成為天下所有其他國家民族的模范。這本經書的名稱來自以色列子民對肋未家族的關注,因為該家族被天主揀選,特別為其它支派的 選民服務。同時這部經書也包括成為潔凈和神圣的指示,這是在盟約中與主結合的天主子民所應有的重要特性。
今天的讀經章節取自《肋未紀》談 論潔凈的部分,主要是針對有關皮膚病法律的制定。當時的以色列民擔心這類疾病會在團體中傳染。我們今天所謂的麻風病是其中的一種。但是在這章節中所提到 的,是各種影響外表的病癥。經文內所描述的法規應當是十分有效的,因為在以色列的團體中,從來沒有過爆發麻風病傳染的紀錄。但是,靈性生命的不潔,那就要 另當別論了。
天主想法子保護選民免于麻風病的傳染。那些在身體方面呈現麻風病的癥候者必須去見司祭,由司祭裁斷他到底是潔凈還是不潔?墒庆`性上的癥候卻很難被察覺到,而它會對團體造成更大的破壞。
保祿宗徒在讀經二中告訴我們,我們的每一個行為都應當是為了光榮天主。當我們和他人來往時,不論是基督徒、猶太人或是外邦人,我們應當避免傷害他們,同時我們應該在能力所及的范圍內去使他們獲得救恩。
保祿宗徒說自己如何效法基督,與天父和他人建立關系。所以他向人們說:“你們該效法我,就像我效法基督一樣。”
今天的福音章節是有關主耶穌治愈一個麻風病人的故事。麻風病一直被等同于死亡,因為這疾病使到患者的皮膚看起來很可怕,相似一具腐爛的尸體。有些人認為,麻 風病是一種來自天主的懲罰。毋庸置疑地,凡不幸患上這可怕疾病的人,就會被認為在宗教信仰方面不潔凈,而被禁止參與任何社交活動。在這個故事中,耶穌碰上 了一位麻風病患。這是一件不尋常的事,因為很少人愿意和麻風病患接觸。這位麻風病人相信耶穌能治愈他,我們不知道為何他會有這個信念,但是他跪在耶穌前, 向它祈求:“只要你愿意,就能使我潔凈。”
從常人的角度來看,耶穌在當時被嚇住或是感到猶豫,那是很自然的?墒且d的反應恰恰完全相 反。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憐憫,然后他毫不遲疑地撫摸那位麻風病人,并告訴他,他愿意使他潔凈,就命令他成為潔凈的。主耶穌的這個行為,自動使他成為禮儀上 的不潔者。他完全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在這個事件中,耶穌的仁慈和悲憫超越了有關潔凈的法律。麻風病人立即被治愈。更進一步地,他為了能使這位麻風病人早日 重新融入社會團體中,知會他應當必須由一位司祭來宣布他已經得到潔凈。主耶穌于是指示這位麻風病人去接受司祭的檢驗,以便重新開始他的正常生活。
主耶穌也同時嚴厲警告被治愈的麻風病人不要聲張這件事。這顯示主耶穌不愿意人們把他當作一個行奇跡的偉大人物。奇跡并不能證明他的真正身份,同時主耶穌也要 避免人們對他產生誤會?墒,被治愈的麻風病人卻在重獲新生的感召下把主耶穌的作為宣揚出去。這是主耶穌所不能控制的。這使得主耶穌成了知名人物。但是, 許多人只是出于好奇而來看他,而不是真正相信他或了解他的教導。
總之,這個故事強調了主耶穌的仁慈和悲憫,如何引導那位麻風病人去體驗到自由。同時也強調了在馬爾谷福音中的一個挑戰:主耶穌的天主性經常在他徹底的人性中彰顯。
在今天三篇經文的光照下,我們作出以下三點省思:
(一)付出愛心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每一次當我們真心為幫助他人時,我們就是在冒險。當我們敞開自己的心去關愛他人時,自己是處在最脆 弱的狀況。就如主耶穌為了治愈癩病人,解除他面對的痛苦,他后來反而承受了癩病人被隔離的痛苦。今天的福音教導我們,真正的愛德有時是需要我們付出很大代 價的。身為基督徒,我們該時時效法基督,對周圍受苦的兄弟姐妹懷有憐憫之心;蛟S我們不能徹底解決他們的問題,但是我們能帶給他們愛和人間的溫暖。
(二)我們要勇敢,堅持為天主的愛作見證 在現代社會中,善心人士經常會陷入騙人的圈套。比如幫助因車禍受傷的人,反而被誣陷為車禍肇事者;主動幫助一些游客會被認為有所企圖。正是因為少數惡人給整 個社會營造的不信任和冷漠的氛圍,導致了社會上人人只是自求多福,各掃門前雪。主耶穌說:“你們是世界的光”。我們該扮演的角色不是詛咒這黑暗的世界,而 是作世界的光。盡管有時我們慷慨仁愛的行為不會受到人們的認同,我們也要堅定勇敢地為基督的愛作見證。我們在乎的不是我們自身的利益,而是為主耶穌的教導 作證,努力實踐天主無條件的愛。
(三)基督徒的生命是為光榮天主 每一位基督徒的生活目的都應該是為光榮天主。這個光榮天主的使命 不是要我們去做什么轟轟烈烈的事,而是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及工作崗位上,活出天主的慈悲與仁愛,給我們的社會營造一個愛的氛圍。比如,善待周圍的人,多稱 贊、少批評;主動接觸和關心那些不容易相處的人;為那些沒有善待你的人祈禱;關心那些貧窮的人和弱勢族群等。主耶穌的愛,超越了法律的界限,打破了社會的 藩籬,犧牲了自己的利益。他真正地活出了天父的憐憫和仁愛,并以此光榮了天父。
~ 林桓神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