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撒禮儀講座(一)
我們教友都參與過彌撒,可我們對彌撒每一種禮儀的意義并不是很了解。要想更好的望一臺彌撒,就應該了解其中每一步驟的詳細內涵,與主祭神父密切配合,達到心神合一,共同祭獻。
我們的彌撒
彌撒是祭獻天主的大禮,是整個天主教禮儀生活的中心。這是一種祭天的儀式,是主向父的一種自我的給予,是一種特別的服從。因為這為我們信友來講,是耶穌所做的一種自我的犧牲,在自我的抉擇的決定中,服從父的一種表示。同時,也體現了天主對人類的關懷和愛。他讓他的圣子做自我的犧牲,同時,子又把這種愛延續下來,以彌撒的形式讓人在生活中感受天主的愛與召叫。
彌撒禮儀講座(二)
垂憐經。這是三重呼求形式的表達,祈求父、子和圣神的垂憐。這是類似對答的形式,即主祭與信友各誦念一遍。
主,這個字譯自希臘文KYRIOS,在古經中這詞是“雅威”的稱號。在新約中,基督徒對復活了的基督也用同一的稱呼:“主!”。
垂憐經之后,就是光榮頌,這在四旬期、將臨期的禮儀中和平日的彌撒中所沒有的。這光榮頌以天使們在基督降生時所唱的歌詠為開端:“天主在天受光榮,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边@是出自圣經的啟發,特別古老的圣歌之一。最初,早期教會只在早禱的時候詠唱光榮頌,其后只在圣誕節那天和感恩祭中詠唱,因為它重復著天使向牧童宣告的喜訊:天主在天受光榮,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稍后,發展成由主教主祭的主日感恩祭中詠唱;時至今日,再擴展成每一個主日中每一次感恩祭都詠唱或誦念它。
光榮頌應由全體信友隆重地詠唱,一同宣揚上主是天主,他永遠在光榮中,誠如意撒意亞先知的神視一般,看見天使齊聲高呼“圣圣圣(KODOSH)。每當我們一齊詠唱時,便在圣神內團結一致,向天父及基督的謝恩和贊頌,同時也藉此而加深認識我們的信仰。
保祿宗徒說:我們當事事感謝(贊美),這就是天主在耶穌基督內對你們所有的旨意。(I THE 五18)奧斯定說:“天主并不需要贊美,而是我們需要贊美,我們需要贊美天主才能把我們的心向圣神敞開!
這是歡樂性的詠唱,所以詠唱時應該顯示出歡樂的氣氛,無論節奏也好,音調也好或幾式也好,都應該帶動心靈。光榮頌詠唱時,進堂式達到高峰,而這高峰的氣氛結束之后,就開始集禱經。
集禱經以“請大家祈禱”開始,這是主禮者的邀請,邀請參禮的每個人一同祈禱,由于這是綜合的祈禱,所以在主禮邀請之后,應給出一段時間靜默祈禱,讓信友參與——個別地向天父祈禱,然后主禮再做綜合,主禮以團體的名義來誦念即定的禱詞部分?梢哉f,這段時間的靜默是相當重要的,是整個的集禱經的重心部分。如果缺少這段時間的的靜默祈禱,主祭者誦念的禱文就會變的空洞,因為一方面沒有信友積極的參與,而信友沒有把家庭、職業、工作、學習的成果、缺失、需要、計劃等帶入彌撒,而另一方面也缺少主禮者與參與者間的配合,合協。
接下來,主祭以團體的名義單獨誦念祝文部分。然后信友齊聲回答:啊們!這是對主祭者所禱之詞的認可,亦是對天主的贊美。
(二)圣道禮儀
感恩祭按主要的部分,可以分成兩大部分,一為圣道禮儀,另一部分為圣祭禮儀,教會強調感恩祭是由這兩部分合成一個整體性的行動。我們在參與感恩祭時,我們必須恭聽天主的說話,使我們更加清楚地知道天主是如何地愛人,正是因為他——父派遣圣言來到世界上,所以他可以說是愿與人分享生命的天主;所以我們確定地說,圣道禮和圣祭禮儀確是互相關聯,彼此合成不可分割的整體,換句話說,我們若不聆聽天主的說話,也不會有資格去領受他的生命;所以在以前有人說,只要從獻禮經開始到彌撒結束,就算整臺彌撒的參與,這是一種錯誤的講法,因為彌撒是一個二合一的整體。
教會為了讓信友完全豐富地領受圣言,聆聽來自于上主的聲音,所以在讀經的安排上,下了一番很大的精力來安排,分成甲、乙、丙三年,幾乎在這三年的主日的彌撒中,把瑪竇、瑪爾谷、路加、若望所記述的關于耶穌在世生活的福音全部讀遍。
每個主日均選讀三篇讀經,第一篇選用舊約(復活期則為新約的宗徒大事錄),并與當日的福音有著同一的主題。第二篇讀經是宗徒的書信,內容基本上都是當年宗徒對基督徒生活的訓示,和信仰生活的指導,這些多有著濃厚的神學基礎,為現代的基督徒亦是同樣適用。第三篇選自四福音,這是整個圣道禮的中心及高峰。
讀經臺:它的設立應該簡單、牢固而美觀,不應該隨便以一個音樂架來代替。在這個讀經臺上,只可以宣讀圣經、領唱圣詠、講道及作信友禱文。其它的,如領經、指揮、獨唱、宣布堂區的事項等,均不應在讀經臺上進行。
基督徒稱耶穌為天父的圣言,因為他是他因圣父的派遣來世,重新使世界又建立起來。天主用言語創造了這個世界、救贖世界,天主也要通過圣言重新塑造一個我,所以常讀,他是常新的,但要變成你的圣言。
讀經一(首先是大部分為舊約讀經)。
希伯來人書中說:“天主在古時曾多次以多種方式,借著先知向我們的祖先說過話,但在這末期內,他借著自己的兒子對我們說了話!保ㄒ1-2A) 正是如此,教會的產生可以說有著濃厚的舊約基礎。我們可以發現這樣的一種現象,就是我們往往不了解前面的話,而造成后來的一種誤會。因為舊約,是整個以色列民族的救恩史,這是上主預備的一條道路,是指向基督的。所以舊約的記載,會使我們更明白耶穌基督是救主,也使我們更認識耶穌身上所顯示的天主的本性本體,并且也能了解他如何在人類的歷史中與人交往,也使我們更加了解天主愛人、救人的計劃。當然作為今日的我們,無論是自己讀舊約,或是聽舊約,都應注意,這并非只是聽一個小的中東地區和一個民族歷史,這可以說以色列作為整個世界民族的代表,他們與上主神交的歷史是整個人類與上主神交的歷史。在感恩祭中,祭獻本身就有著歷史的幅度。所以作為我們一方面感謝天主的創造和參與了人類的歷史,而另一方面我們亦應配合他與人的盟約,同耶穌基督一起完成這盟約。
舊約是一種預備,是一種為主來臨的準備,準備救主來臨人間。所以我們讀舊約時,應懷著如此的心情:先知的期待,一次又一次預言默西亞神國,這也是我們的期待;也是我們今天不斷皈依的歷程。
所以讀經員在最后時以詠唱或誦念的方式向聽眾說:以上是天主的圣言。逐后群眾都齊聲回答說:感謝天主。當然為了使信友有一個反省的機會,應該在讀經之后,有一小段短暫的靜默時間。
在舊約讀經之后,是答唱詠。在以色列人齊聲頌揚天主時,一般都是配以音樂來唱出。所以后人把這些詞句優美的歌記錄下來,編輯成圣詠,共計一百五十首之多,表達出人生的奧秘、人神的關系……?梢哉f透過圣詠,我們可以了解人生的痛苦、哀求、歡樂、感恩等態度和精神。也可以透過圣詠,洞悉人生憂慮和恬靜。同時,也可以通過圣詠,來表達人向天父的祈求。更具體說,這圣詠是人心深處的呼聲,但耶穌基督的一生,卻滿全了圣詠的描述。
我們今天用圣詠來作祈禱,也是本著藉著基督、偕同基督、在基督內引用圣詠作為祈禱。再者,自初期教會至今,一直沿用圣詠作為祈禱有基礎,今天我們的早禱、晚禱,也是用圣詠去表達今日天主子民的禱聲。更重要的是,教會在每個主日的圣道禮儀中。都選用一篇圣詠作為祈禱,以回應上主的說話。
一般主日的感恩祭,或一般節日、慶日的感恩祭,都有三篇讀經。第二篇的讀經是選自宗徒的經書。
當然,這感恩祭的第二篇讀經,比第一篇更容易了解,因為其中記錄的是一些基督徒及其團體生活。但更重要的表現出初期的教會如何表達他們的信仰生活,如何溝通實際生活與信仰的沖突,如何在生活中體驗信仰等。
宗徒作為特殊的揀選者為基督作他們的見證,同時,宗徒們與基督親切的交往使他們認識基督更深,聽從他的教訓更深入。我們應該從新約讀經中學習使徒為基督作證的精神。
在讀經二之后,再次詠唱或誦念:“以上是天主的圣言!倍疟妱t還是明確地回答:“感謝天主!
在宣讀福音之前,信眾在讀經員的帶領或在自發的組織下,向福音歡呼,詠唱阿來路亞,這是源于希伯來語的ALLELUIA,意為“讓我們(AL)盡量地(LIA)贊美(LE)天主(A雅威)吧!”這是一種歡呼式的贊美,自始至今,基督徒都用這句話來表示在基督內的喜樂。特別是在復活慶期中,這句話就表示復活的基督與我們同在,其實阿肋路亞一句,已經成為世界各地基督徒表示喜樂的呼聲,這是對福音的歡迎,也是對基督的歡迎。
宣讀神福音者也致問候詞:愿主與你們同在。這是一種提醒,仿佛是說:讓我們靜下心來,靜聽天主對我們的講話。信眾則是以慣長的方式回答,仿佛作回應說:我們已經準備好。也仿佛在作一種祈禱:求主開啟我的心靈。然后主禮開始:恭讀某某福音。當然,這某某福音,并非是記述某某人的福音,應該這樣說:恭讀某人所記關于耶穌基督的福音。但出于一種習慣,群眾已經知道這一點,已經無需贅述。在這之后,宣讀者在讀經本上劃十字,并在自己的額、口、心的三個位置之上劃十字,信眾亦在自己的額、口、心劃十字,這是一種祈求,亦表示我所接受的是主的圣號,我們應一種圣的精神來接納圣言。在這之后,宣讀福音者再給所讀的福音上香。讀完之后,附以“以上是基督的福音”的詠唱或頌念,群眾回答“基督,我們贊美你!辈⑶以谶@之后宣讀者口親福音書;凡此種種繁雜的禮節,都表達出福音的特殊地位及重要性,也表示耶穌基督親自對我們講話。
講道,可長可短,但應該有三個方面的重點:首先,講道者應先說明圣經本身給我們講了什么,還要求用當地的用語、用適合該團體的程度或語言,去解釋圣經的背景及標記;其次,應講解剛聽到的圣經與耶穌基督的聯系,應從多方面,人性或神性的角度來分析認識他。從而與他有所接近;再其次,講道應該講圣經與我們生活及基督徒團體的關系。圣經并非完全清楚的倫理觀念條例或生活的指南,但他能夠讓我人生活,并且也號召我人如此地去生活。所以講道者,應該特別注重圣經中對基督徒倫理生活的號召。
按禮儀的規定,講道后最好靜默片刻,主祭和信友一同默想上主的圣言。我們只聽、只看圣經是不夠的。我們要透過默想、反省使圣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成為我們生活的目標與指導。
信經,拉丁文為CREDO。信經在教會中通常使用的是公元325年,尼西亞大公會議定的信經。文句典雅但抽象,含義豐富;信友中祈禱也誦念“宗徒信經”。
信經也表示我們與天主的關系;我們與主同死同生,參與基督的新生命。這是我們基督徒信德的國歌。所以我們誦念信經時,應仔細留心其中的內容。這是我們信仰的精華所在,包括了基督徒全部信仰及希望。即我們的信仰是由耶穌基督及宗徒傳下來的,但在每一個時代中,教會要以現代人的心態和現代人所懂的語言宣揚出同一的信仰。
信經結束之后,開始的是信友禱詞。
這個名稱十分明顯,這是已經受洗的基督徒的祈禱,也表現信友司祭職的時刻。梵二分會議之后重新恢復信友禱詞,而且也明言信友禱詞是信友分行其司祭的職務。這些信友禱詞的表達,不只為自己,更為全人類及社會的需要而祈禱。如此,可以說,透過信友禱詞,使我們的祈禱生活指向我們具體的日常生活,兩者聯系起來。
信友禱詞,最好是信友來編輯完成。這個編寫的工作說簡單也簡單,說復雜也復雜的工作。首先,為編寫信友禱應該看本日圣言的啟示,然后結合生活;這需要對本日圣言意向的熟悉。還應該注意的是,避免信友禱詞中的出現的現象,例如,求主使某某人的性格溫良,使他能夠更合適于使徒的生活,不斷地以溫良去傳播你的慈善?梢灾v,這是一種變向的罵人。為編寫信友禱詞,只要能夠傳遞我們心中的祈禱感情。
圣道禮儀總結
圣道禮儀是以“圣言”為中心,是彌撒的第一部分,參與這一部分的態度是要全心、全意、全靈地來聆聽。不但是個人也是整個團體的聆聽。其實,聽也是一種祈禱,因為人與主的交談,與在場的人交談。雖然沒有人與人之間的對話,但在大家積極參與與聆聽圣言中,已經是一種溝通。
圣道禮儀可以說是慕道者彌撒,因為慕道者的對象是圣言和信經。照歷史的傳統,慕道者在念完信經之后,就離開圣堂;現今的做法,則看每一個地方的習慣與傳統而定。無論怎樣,主日的彌撒為慕道者是一個重要的時刻,一方面他接觸到信仰的團體,感受教會的氣氛;另一方面他與信友分享圣言。為信友來講,一方面讓他們回憶自己的慕道期與產生再慕道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提醒他們自己對于慕道者的責任。因為每一個信友都有責任為慕道者祈禱,歡迎他們進入信友團體,并與他們一起祈禱,使他們體會到大家同在一個大家庭的感覺。
(三)圣祭禮儀
A
奉獻禮
天主通過言語和語言文字、及說話(先知與神諭)告訴我人關于他的啟示,他的教導,這是真理的傳授。天主并非只用這真理的傳授向我人表達他的傳授,而是以實際的行動向人昭示出他對人的愛,即以圣言下降,為人類而死于十字架上,這種愛的行動將人帶入他的工程中,誠如主所說:“并非你們揀選了我,而是我揀選了你們!边@真是叫人稱奇的事情,是他的行動,開始了人類與天主之間的交往。天主即然以他愛的行動對我人有一種召喚,我人也應以一種愛的行動作為答復。
這是整個感恩祭的奉獻,并非指狹意的奉獻禮。在彌撒中,這奉獻禮是人向天父奉獻的禮品,最主要的是麥面餅和葡萄酒,其中也有錢、衣物、鮮花等。
感恩祭的焦點是作為生命代表的餅與酒,這兩樣的奉獻將會成為我們的生命之糧、救恩之杯。感恩祭不單單是一種祭獻,也是主的晚餐再次重演,所以我人不可把兩種特質分割開來。
在耶穌的最后晚餐中,是完全按照猶太人過逾越節的習俗,是使用的無酵的麥面餅。在公元第九世紀的時候,歐洲各處提倡用沒有發酵的面餅,到第十一世紀時,西方禮儀即普遍用沒有發酵的面餅做彌撒;,尤其是東方的教會中也使用面包。但無論是無酵餅也好,發酵的面包也好,都是大地的出產,人類勞苦的結晶。所以我們看到在主祭手中舉起這個餅時,我們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因為這是我們生命的顯示,這是我們旺盛的生命,所以我們為這生命應該全心地感謝他。
在禮儀上,應在的禮儀如下:
預備禮品后,信友可游行到祭臺前,把面餅、圣杯(也稱圣爵,內盛葡萄酒)奉獻,同時也可以帶鮮花或蠟燭。主祭在輔祭者的陪同下,站在祭臺前,接受他們的奉獻。注意,這是代表著人類與這團體的奉獻,是有著極重份量的。所以東方禮則對這信友的奉獻有著一種特殊的儀式,他們在信友往前來奉獻的過程中,由輔祭者向著這奉獻獻香,因為這是圣潔的。主祭者接過餅酒后,在祭臺前奉獻,放在已經鋪好的九揩布的祭臺上,同時注意是否有圣血布,是否酒內摻入了少量的水,如還沒有摻,則應摻水(不可多于葡萄酒的三分之一)。同時頌念:酒水的摻合,象征天主取了我們的人性,愿我們也分享基督的天主性。本來摻水是源自西方社會的傳統,就是喝酒時應摻入一些水,以防醉倒。后來教會給予移風易俗,象征圣言下降,放自己于血肉之中,以人的方式給予人救恩。這個行動得到了新的意義:基督改變了我們,因為這水的吸收,象征我們已經被基督所吸收,而且是完全的吸收,這也誠如圣保祿宗徒所說: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內生活。在這個過程中,水滴也成了紀念:我們下逐漸屈從于耶穌基督。
接下來,主祭給餅酒和祭臺獻香,圍繞這祭臺來舉行。奉香,是表示一種神圣的尊敬(對圣經及圣體的奉香),乳香必須經過火燒才能發出香手來,香氣在火焰熊熊燃燒時最為濃郁,這表明我們的心只有經過痛苦的火焰煎熬的時候,才會發出最濃郁的香氣來,直到我們的心盈滿贊美和祈禱。
奉獻禮后,也有一個小插曲,就是主祭洗手。這一動作,有許多禮儀學者反對,因為洗手是為了潔凈。這好像是種拒絕,在奉獻后洗手,是因為信友的奉獻使手不干凈的嗎?但教會在禮儀中不放過任何一次祈禱的機會,而正是這祈禱“上主,求你洗凈我的罪污,滌除我的愆尤。
接下來,主祭者邀請大家祈禱,這稱之為獻禮經。首先主祭者邀請,全體回答。在這種回答中,強調兩點,一是全體信友藉主禮者的手舉行這神圣的祭獻;二是這祭獻的目的是光榮他的名和教會的益處。在對答的時候,這是熟悉的經文,在口誦的時候,應該加入我們的心維,否則真的沒有必要來讀這一段經文。在這段對答之后,主祭者則誦念獻禮經。當然這是祈禱有經文,祈求上主接納我們將要奉獻及分享的基督的體血,也幫助我們去體驗和誠心誠意地參與感恩祭。
獻禮經是簡短的經文,它在節日或主日,也會表達出當日的禮儀主題。當主祭者誦念結束的時候,信友集體回答:啊們,表示同意及參與。
B感恩經
感恩祭的高峰,隆重的宣讀感恩經感恩經是向天父感謝及贊美的經文,雖然其中包括多個部分,但她是一個整體,絕對不可侵害。她是從主祭向團體宣報“愿主與你們同在”(獻禮經后)開始,直至圣三頌,及信友隆重地回答啊們為止。整個團體應該藉著基督、偕同基督、在基督內,懷著感恩的心來參與這祈禱。
我們不能分割感恩經的部分,更不能只重視祝圣的部分,因為事實上整篇感恩經是向天父感謝贊美的經文,都是祝圣的經文,因為她包括了感謝贊美上主,呼求圣神的降臨,紀念主的晚餐,奉獻他的犧牲,及祈求上主藉整個祭獻完成他在我們身上的救恩。所以我們應該全心投入整篇經文中,偕同基督,宣揚、感謝并贊頌天父的恩惠。
今日禮儀我們所用的感恩經共有九個,其中通用的有四式,另外有三個兒童感恩經,兩個和好的感恩經。
感恩經以隆重的對答詠開始:
愿主與你們同在!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請舉心向上。我們全心歸向上主。
請大這感謝主、我們的天主。這是理所當然的。
這是贊美式的邀請,告訴我人應全心來向主發出我們的感謝。
接下來是頌謝詞。在教會的歷史傳統中,這頌謝詞是極美的一種祈禱,來源很是古老。
頌謝詞是極美的祈禱詞之一,是為贊美感謝天主,因為他創造了天地,且給了我們救恩,所以我們當懷著喜樂的氣氛快樂地向主謝恩。
在頌謝詞中,主祭領導所有的信友感謝天主的創造,救贖的大恩,以及上主對人的眷愛和慈顧。若我人真的回顧天主的恩惠,實在是數之不盡。故此,我們懷著感恩的心情唱出“圣圣圣”的歡呼聲(SANCTUS。。
另外“圣圣圣”(默四8)的確表達出信仰的主題:天主三位一體。同時“圣圣圣”也是神圣尊威的表達的體認與贊頌。
在“圣圣圣”的頌詞之后,我們仍然繼續向天父來謝恩。天主是救恩史的主角,是他不斷把人帶回到他的救恩之中,當然我們亦不斷地祈求他使這救贖的工程效果在我們中間不斷地施展開來。
所以主祭在這段圣歌后,莊嚴而隆重地誦念:上主,你實在是神圣的,你是一切圣德的根源。因此,我們懇求你派遣圣神,圣化這些禮品,使成為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圣體圣血。在這誦念的同時,主祭將雙手凌空放在祭品之上,輔祭者同時搖鈴,這時如環境允許,在場的信眾都跪下俯首,在靜默中一齊賦主祭呼求圣神的降臨。
圣神的降臨,我們才能藉其能力來舉行基督的祭獻,禮品才能成為基督的體血。
在感恩祭的禮儀中,我們本身以圣神所給予的能力,祈求上主藉圣神圣化我們的禮品。在整個救恩史中,我們見到圣神的化工——以創世開始,直到圣神降臨到宗徒們身上,他保護教會直至今日。
接下來,主祭雙手持圣爵誦念主在晚餐時的話語
在西方教會神學家團體中,常常強調的是當主祭讀出耶穌的講話,便是祝圣的時刻;當然,這是不能否認的,但許多教友的眼中,這仿佛是一種魔術,大喊一聲說“變”就變了。我們應知道,感恩祭向天父的謝恩,呼求圣神的能力及耶穌的說話和行動,是同一的、整體的,最要緊的,是我們正在舉行耶穌晚餐的紀念。
這不僅是兩千年所發生的事,也是在此時此地,現刻現時的事實,在我們團聚眾人中實現的事實。
彌撒禮儀講座(三)
“信德的奧跡”。這是舉揚圣血后,由執事或主祭者所呼喊出的。信眾則大聲或詠唱回答說:“基督,我們傳報你的圣死,歌頌你的復活,期待你光榮的來臨”。這答詞來自于保祿宗徒在格林多城團體,這深刻描述了基督的圣體血與基督自我犧牲的關系。當我們在感恩祭中“紀念”他時,就是要在這信德中,重演基督的死亡與復活,而基督的圣死與復活,斬斷了我們罪惡的束縛,為我們帶來了真正的解放,使我們成為自由人,天主的兒女。所以,當我們宣示這信德的奧跡時,就要把這奧跡變成眼前的事實,
當然,基督給我們的責任并不只局限于禮儀中,他要求我們的生活也是如此祭獻,使禮儀生活充滿真實的意義。同樣,我們也應該接受上主在我們的生活中的潛移默化,承擔基督一樣的救世使命。那么,如何去完成這祭獻中的奉獻,即在生活中有相應的獻禮呢?簡單一句話,在圣神的引導下,度天主子民愛主愛人的生活。
“我們懇求你,使我們分享基督的圣體圣血,并因圣神合而為一!
這是奉獻之后的,主祭再一次呼求圣神降臨于團體之中。我們已經有過一次呼求圣神,是為了使餅酒成為基督的體血,同時他的體血要成為永恒的祭品,成為活生生的祭獻,我們呼求圣神在我們領受主的圣體圣血后,在生活中發揮效力。
在教會的禮儀傳統中,當結束感恩經之前,會有一些祈求,求主把感恩祭的效果,分別賜給整個教會,地區教會、亡者、一切安息的人、我們眾人。在祈禱之后,我們也指出,這是我們與主一起的贊頌,即是說,這都是出于主的,只有在你救恩之下,一切才能完成。
在祈求之后就一起進入了感恩經的最后一部分——圣三頌。
這是歸結式的贊頌。是把整個教會的救恩奧秘用形上的、完全超越的真理表達出來,我們的贊頌也好,感謝也好,都是在基督之內完成的,并藉著圣神,這禱聲集合,而達到天父臺前,因為父是真正救恩的源泉。
這篇總結感恩經的隆重贊詞
這頌詞結束之后,全體信眾用一個強有力的“啊們”作回應。這是積極的贊頌與肯定,仿佛是說:“我們絕對贊同”,“是的”,“這真好!”所以在教會的禮儀中,把這“啊們”答句叫做“隆重的啊們”這是因為這表達出全體信眾的贊同,肯定感恩祭的行動,并愿意聯合基督而感謝與奉獻。
C領圣體禮
領受圣體,最好的準備就是祈禱,就是以完全配合圣神的心去領受主的體、主的血。
我們的祈禱首先是以救主教給我們的經文:天主經(主禱文)。這是救主教給我們的經文。
這是主當年親自的教導,由宗徒的請求而發的。但禮儀中的天主經并不在此段結束,而是接有下文。
“天下萬國,普世權威,一切榮耀,永歸于你!
之后 信友一起念 阿門。
平安禮 這本是基督徒源自于世界習俗的習慣,后來逐漸成為禮儀的一部分,成為彌撒中的平安禮。有些地方,這平安(SHALOM)禮或圣吻是在圣道禮儀后,慕道者離開后立即舉行的,因為這禮儀是基督徒神圣精神的祝賀,是為領過洗的人而設的。同時,在東方的禮儀中,這禮儀似乎也有一種修和的性質(瑪五23-24),所以這禮儀是在奉獻之前來舉行。而羅馬教會從第四世紀開始,平安禮便改在領圣體舉行,意義上也從修和的心態上轉變為在基督內的互助平安,強調將要領圣體的信友,與團體中其他信友的和好關系,以便去領受同一個主的體和血。同樣,在梵二的禮儀改革后的禮儀說明中,更指出這禮儀的意義所在,這平安禮標志著教會在基督內的團結。
在平安禮之后,主祭就開始擘餅的行動。
當然,擘餅是指主祭者的行動,是主祭者將圣體(大圣體)分開。這擘餅禮可以說是極富象征的意義,完全地表達出基督的犧牲,正如基督在十字架死一樣,是把自己擘開,“遞”給人類為人作出犧牲。另外一方面,在過去,在彌撒圣祭中就用一個較大的面包來祝圣(羅馬教會時代),這象征基督的奧體就是一個,正如我們是這同一身體的肢體(格前十16-17)。
大家齊唱羔羊頌,這是彌撒中的最后一個歡呼詞。這是源于羅馬禮的八世紀,因為圣經把耶穌稱之為“天主的羔羊”,而他的行動就是除掉人的“罪”,引領人進入圣的那位(若一29)。同時,在逾越節的傳統中,基督的象征也是羔羊的形象(格前五7;若十九36)。正是他的行動和犧牲,引領人戰勝了死亡(默五6-14)。這是一段三段式或多段式的重唱,是可以因擘餅時間的長短而多次重唱的。
主祭舉起圣體來對信友展示說:“請看天主的羔羊,請看除免世罪者,蒙召來赴圣宴的人是有福的!毙庞雅c輔祭者則回答說:“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靈魂就會痊愈!”這對話的兩句,都是出自圣經的。仿佛當年的主耶穌基督的前驅若翰給自己的門徒所指示的:“他就是天主的羔羊,就是除免世罪者!”(參閱若一35-37)現在主祭把這個事實再次握在自己的手中,向信眾們說:這是主耶穌基督。另外,當彼拉多把鞭打的耶穌拉出來,為爭取群眾的憐憫說:“看!這個人!保ㄈ羰5)同樣,主祭再次把主顯示,讓人看見天主為人所做犧牲(當然這并非是象征),而是實際的主在我們的身邊。
而回答是信友們把圣經中的百夫長的話拿出來,這個百夫長是請主為自己的仆人治病。當主要到他家時,他覺得自己不配,但他還是相信主一定能給他的幫助。所以服幾乎用信德的話說:“主,我當不起你到舍下來,只要你說一句話,你的仆人就會好!保▍㈤喡肥1-10)
這時,主祭者領受圣體,信友也排隊前來領受圣體,主祭者邊送圣體邊說:“基督圣體!毙庞鸦卮鹫f:“啊們!狈路鹪谧饕环N提示,“這是基督的圣體!倍疟妱t仿佛在說:“我知道,我感謝天主!。
領受圣體后,應該有一段時間的靜默時間,是人與主的談話,在內心中感謝主的來臨。不能否認的是,這也是祈求的時刻。我想此時用不著多交待了,因為各位對此的經驗已經有了很深刻的認識。
在領圣體后時,應該唱一些圣歌,這些圣歌應該選擇輕柔一點的圣歌,表達內心對主的講話。音樂最好也帶有這種色彩,可以帶動人的祈禱。
領圣體之后,司祭清理祭臺,然后領信眾有一段時間的靜默。然后開始領圣體后經。這是邀請式的祈禱。因為這祈禱已經在靜默中完成了,所以不必再靜默了。主祭頌讀一段感謝的但很簡單的經文,這是為集合我們心中的祈禱。禱文多有謝恩的味道,并求天父使我們所獻的圣祭、所領的圣體血,都結出豐厚的果實。
(四)降福與遣散
降福和遣散是彌撒的結束。但其實這更指向另一種生活,即在實際生活中,在各自的崗位上完成禮儀的精神。
主祭降福團體,首先說:“愿主與你們同在”真是如此,基督同我們在一起,陪伴我們的生活,指導我們的行為;然后主祭者降福,這祝福,正指出上主會幫助、鼓勵、陪伴我們出外見證;我們全體回答:“啊們!”表示全體的接受、承認我們的確需要上主的福佑好能為主作見證。
這祝福有幾種不同的方式:普通的降福。三位一體的降福。隆重的降福。及主教的降福。
接下來,是主祭或執事宣布:“彌撒禮成!”其實,這句話的翻譯不算太好,兄是選用了字譯,并非意譯。如果按意譯,主祭則應該說:“請大家平安回去,宣揚耶穌基督的福音!蔽覀兓卮穑骸案兄x天主!币驗樵谑ゼ乐,他收納了我們的奉獻,并且也賜下自己的身體做我們的飲食。同時,我們的感謝,也是由于他的信任,是他信任我人并派遣我人。
祝福及遣散禮后,主祭及全體輔祭向祭臺或圣體致敬,以示尊重。然后從團體中離去,整個團體也可以離去,去服從主的派遣,實行主的教訓。但最好是在彌撒唱一首圣歌,幫助我們去祈禱而發揮團體的精神,因為圣歌許多時給團體一種感覺——我們并不孤獨,主與我們共同生活于這個世界。
天使們,我們每天都要參與彌撒圣祭,有時我們滿懷感激,有時卻也麻木淡漠,那么就讓我們看看彌撒的真諦是什么,看看那愛我們的好天主藉著慈母圣教會為我們基督徒的靈性與生命的豐盛所精心準備的感恩祭典原來是如此的美麗,猶如參加天國的盛宴一般讓人心神蕩漾而又回味無窮.